青藤云安全
全球首个实现从Copilot到Autopilot跨越的Agentic AI
了解更多

企业在使用云服务器时应该采取哪些基础安全防护措施?

发布日期:2025-07-04

云服务器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但便捷与弹性也伴随着全新的安全挑战。云安全并非云服务商单方面的责任,而是企业与提供商共同承担的“责任共担模型”。

服务商保障底层基础设施安全,企业则需对自身云环境中的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及配置安全负起首要责任。忽视基础防护,无异于将核心业务暴露于风险之中。本文将聚焦企业必须优先落实的六大基础安全防护措施。

一、身份与访问管理:守好云端“大门”

核心原则:最小权限-绝不赋予账户超过其工作所需的权限。新账户默认“零权限”,按需谨慎添加。定期审查账户权限,及时撤销离职员工或闲置账户权限。

强制多因素认证-为所有管理员账户、具备高权限的运维及开发人员账户启用MFA。即使密码泄露,也能有效阻止非法登录。

精细化访问控制-利用云平台IAM服务,基于角色分配权限,而非直接给个人用户。对敏感操作(如修改安全策略、访问核心数据库)实施额外审批或二次认证。

二、安全配置管理:消除“默认风险”

禁用默认账户与密码-新部署云服务器或服务后,第一时间修改或禁用所有预设的管理员账户和默认密码。使用强且唯一的密码。

遵循安全配置基准-严格参照云服务商提供的安全最佳实践指南及行业权威标准进行初始配置。

自动化检查与修复-部署云原生配置审计工具或第三方配置管理工具,持续扫描资源,自动发现并标记偏离安全基线的配置错误,并尽可能实现自动修复或提供清晰修复指引。

三、数据保护:加密与备份的“双保险”

全生命周期加密

传输中加密:强制使用TLS1.2+等协议,确保数据在网络中流动时不被窃听。

静态加密: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器端加密功能(通常默认启用),对存储在云硬盘、对象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动加密。对极高敏感数据,可考虑使用客户管理的密钥。确保密钥的安全存储与管理。

可靠的备份与恢复

执行3-2-1备份策略:至少保留3份数据副本,使用2种不同存储类型或介质,其中1份异地(或跨可用区)保存。

定期恢复演练:备份的价值在于成功恢复。定期(至少每季度)执行灾难恢复演练,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及耗时。记录并改进演练中发现的问题。

四、系统与软件更新: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建立补丁管理流程-制定清晰的流程,涵盖漏洞扫描、风险评估、测试、审批、部署和验证。

优先处理关键补丁-根据漏洞的CVSS评分、可利用性以及受影响资产的重要性,优先修补高风险漏洞。关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应用框架及第三方库的更新。

利用自动化工具-使用云平台提供的系统管理服务或第三方工具,实现补丁的自动化扫描、部署和合规性报告,大幅提升效率并减少遗漏。

五、网络安全控制:构筑“虚拟防线”

严格控制网络访问

安全组/防火墙规则:在虚拟网络边界和单个服务器级别配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列表。遵循“默认拒绝”原则,仅开放业务必需的最小端口范围,并将源IP限制在可信范围内(如公司出口IP、特定合作伙伴IP)。

移除默认的宽松规则:警惕并删除允许0.0.0.0/0(所有来源)访问管理端口(如SSH22,RDP3389)的危险规则。

环境隔离-使用虚拟私有云、子网、安全组等机制,将不同安全等级或用途的资源严格隔离(例如:生产环境、开发测试环境、管理网络必须相互隔离)。避免开发测试服务器能直接访问生产数据库。

六、安全意识培训:提升全员“防御意识”

识别钓鱼与社会工程学攻击-培训员工识别钓鱼邮件、恶意链接、虚假客服电话等常见攻击手段。

安全操作规范-教育员工关于密码安全(不共享、不重复使用)、安全配置意识(不随意开放端口)、数据安全(敏感数据不随意上传、存储位置合规)以及报告可疑事件的重要性。

定期更新与考核-安全威胁不断演变,培训内容需定期更新。通过模拟钓鱼演练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并持续强化安全意识。

总结:

云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上述六大基础措施——严格的身份与访问控制、安全配置的持续加固、数据加密与可靠备份、及时的漏洞修补、精细的网络访问管理以及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构成了企业云安全防护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忽视任何一环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突破的入口。

青藤简介:

青藤专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建设,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先进、创新且有效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云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流量安全、终端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常见问题:

1.问:最小权限原则具体怎么操作?感觉很难把握“最小”的度?

答:从“零信任”开始。新建账户默认无权限,根据其具体工作内容,逐项添加所需的最小权限。例如,负责备份的员工只需读权限访问特定存储桶,而非整个存储服务的管理权。定期审查权限使用日志,撤销长时间未使用的权限。利用云平台的权限推荐工具辅助决策。

2.问:数据已经在云上了,启用加密会影响性能吗?

答:现代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器端加密通常在硬件层面高效实现,对绝大多数应用性能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传输层加密是行业标准,对用户体验无感知。性能不应成为禁用加密的理由,数据安全的价值远高于这点潜在开销。

3.问:云服务商提供了基础防火墙,还需要自己配置安全组规则吗?

答:绝对需要。云商提供的边界防火墙是基础网络防护,但安全组(或类似主机级防火墙)是保护单个服务器实例的关键防线。必须精细配置安全组规则,严格控制进出实例的流量,遵循最小开放原则。两者是互补关系,缺一不可。

4.问: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真的有用吗?感觉投入看不到直接回报。

答:非常有用且必要。大量数据泄露源于员工的疏忽(如点击钓鱼邮件、密码泄露)。培训能显著降低此类风险。回报体现在减少安全事件、避免潜在的数据泄露罚款和声誉损失上。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风险投资。

5.问:我们公司小,资源有限,如何优先落实这些基础措施?

答:优先关注影响最大的:立即启用MFA保护管理员账户;实施强密码策略;确保关键业务数据有可靠备份并测试恢复;配置严格的安全组规则。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免费或低成本工具(如配置审计、基础监控)。从最核心的业务系统开始,逐步扩展覆盖范围。安全投入应视为业务运营的必要成本。

为1000+大型客户,1000万+台服务器
提供稳定高效的安全防护

预约演示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售前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1
售后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2
复制成功
在线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