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创安全建设成为保障核心业务稳健运行的基石。然而,高并发交易、业务实时性要求以及极其严格的监管环境,构成了金融场景独特的“三重压力”。如何在满足这些严苛条件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信创安全落地?

一、 提出问题: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重压力
1.高并发冲击:金融业务,尤其是支付清算、证券交易等场景,时刻面临海量用户请求。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任何性能瓶颈或中断都可能引发交易拥堵甚至瘫痪,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市场秩序。
2.实时性不可妥协:金融交易对时效性要求极高。无论是资金的划转、交易的确认,还是风险的实时监控,都需要系统在毫秒级内响应。任何延迟不仅影响效率,更可能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或合规风险。
3.强监管红线:金融业是受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金融行业特定监管规定(如银保监会、证监会的相关指引),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保护、业务连续性设定了强制性标准。信创安全建设必须严格满足这些合规性要求。
二、 分析问题:信创安全落地的双核心要求
在金融“三重压力”下,信创安全建设必须聚焦两个不可妥协的核心要求:
1.系统高可用:业务连续性的生命线
核心诉求:确保关键业务系统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抵御单点故障、硬件故障、软件异常等问题,实现故障的快速发现、隔离与恢复,最大限度减少业务中断时间(RTO)和数据丢失(RPO)。
金融特殊性:金融业务的7x24小时服务特性,意味着即使是短暂的停机也可能导致巨额损失和声誉风险。
信创安全挑战:在采用全新国产化技术栈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成熟、稳定的高可用架构?如何确保新的技术组件在复杂业务场景下具备与传统系统相当的可靠性?
2.数据加密:保护金融资产的坚固盾牌
核心诉求:运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标准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如SM2/SM3/SM4),对敏感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加密保护,包括传输加密、存储加密和使用中的保护(如数据库透明加密、应用层加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解读。
金融特殊性:金融数据价值极高,包含大量个人隐私信息(PII)和敏感的账户、交易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后果极其严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对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有严格要求。
信创安全挑战:如何确保国产密码算法在金融级高强度应用场景下的性能和安全性?如何实现从原有国际加密体系到国产密码体系的平滑、安全切换?如何管理庞大的密钥体系?
三、 解决问题:分阶段构建高可用与加密并重的信创安全体系
金融信创安全落地并非一蹴而就,需采取分阶段、务实推进的策略:
1.基础设施替换:循序渐进的基石
策略:优先选择非核心业务系统或压力较小的业务模块进行试点,如OA办公、内部管理系统等。采用成熟的信创技术栈(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保障要点:在替换过程中,信创安全需深度介入,进行严格的兼容性测试、性能压测和安全评估,确保新环境满足业务需求和安全基线。建立详细的回滚预案。
2.高可用架构强化:打造业务韧性
策略:在信创平台上构建多层次的高可用机制。包括:服务器集群(如负载均衡、主备切换)、存储双活/灾备、网络冗余设计、数据库高可用(主从复制、读写分离)等。应用层实现无状态设计和故障自动转移。
灾备体系:建立同城双活或两地三中心级别的灾备体系是信创安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目标。需确保灾备环境同样基于信创技术栈,并定期进行真实业务切换演练,验证RTO/RPO指标。有调研表明,建立有效灾备体系的金融机构在重大故障中的恢复速度显著优于同业。
3.数据加密体系加固:构建纵深防御
策略:全面部署国产商用密码技术。
传输加密:在信创环境中强制使用国密SSL协议(如TLCP协议)。
存储加密:对数据库敏感字段、文件系统、备份数据实施基于国密算法的加密(透明加密或应用层加密)。
密钥管理:部署通过国密局认证的硬件密码机或云密码服务,实现密钥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访问控制。密钥生成、存储、使用、轮换、销毁均需在安全环境中进行。
要点:加密方案需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性能测试,确保其强度满足金融监管要求,且对业务性能影响可控。国密算法的推广与应用是当前金融领域深化信创安全的关键一环。
4.持续监控与优化:安全运营长跑
策略:建立覆盖信创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的统一监控平台,实时感知性能瓶颈、安全威胁和可用性状态。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应急响应和安全运维流程。
要点:基于监控数据和演练结果,持续优化高可用架构策略、灾备切换流程、加密策略和密钥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确保持续合规。
金融信创安全落地的核心,是将“可用性”与“机密性”融入建设血脉。 通过分步替换夯实基础,以智能灾备架构构筑业务韧性,用国密技术织密数据防护网,金融数字化转型方能行稳致远。每一次支付交易的顺畅完成,每一份客户数据的安然无恙,都是对这套体系价值的无声验证。
青藤简介:
青藤专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建设,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先进、创新且有效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云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流量安全、终端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青藤千载·全栈信创主机安全平台,内部组件采用信创数据库和信创中间件,支持对信创主机进行安全防护,覆盖防御、监控、回溯和预测四项关键能力,各项安全能力以智能、集成和联动的方式应对各类攻击。
常见问题:
1.问:金融信创为何必须强调高可用?
答:金融业务中断影响巨大,涉及资金安全与市场稳定。信创平台需通过集群、冗余、灾备等技术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满足强监管对业务连续性的硬性要求。
2.问:国产加密技术(国密)在金融信创中起什么作用?
答:国密算法是保障金融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的核心手段。它用于数据传输防窃听、存储数据防泄露、交易防篡改,是满足《密码法》及金融数据安全合规的关键技术支撑。
3.问:分阶段实施信创替换有什么优势?
答:利于控制风险、积累经验。从非核心系统试点,充分验证技术栈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方案后再推广至核心业务,确保整体迁移平滑可控,避免“一刀切”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本文总结:金融信创安全的核心在于平衡创新与稳定。面对高并发、实时性、强监管的独特挑战,成功落地必须牢牢抓住“系统高可用”与“数据强加密”两大支柱。通过分阶段基础设施替换降低风险,同步强化基于国产密码的加密体系和智能灾备架构,并辅以持续监控优化,方能构建起支撑金融业务长远发展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