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云安全
全球首个实现从Copilot到Autopilot跨越的Agentic AI
了解更多

云平台安全如何保障?企业必须掌握的3大防护措施

发布日期:2025-03-27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云平台已成为承载核心业务与数据的关键基础设施。然而,云环境的动态性、分布式架构以及复杂的访问权限,也让攻击面持续扩大。从勒索软件攻击到供应链漏洞利用,安全威胁的隐蔽性和破坏性不断升级。企业若想筑牢云平台防线,需聚焦以下三大核心防护措施。

一、构建全栈资产可见性,消除安全盲区

云环境中,虚拟机、容器、微服务等组件动态变化,传统基于IP的资产识别方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企业需通过自动化技术实时发现并清点云主机、工作负载、应用接口以及第三方依赖组件,建立动态更新的资产清单。

例如,针对容器环境,需自动识别镜像来源、运行时行为及关联服务,避免因镜像污染或配置错误引发横向攻击。

此外,云上权限管理是资产安全的关键。通过持续监控IAM角色、API密钥的访问行为,结合最小权限原则,可有效防止凭证泄露导致的越权操作。只有实现“从代码到基础设施”的全链路可视,才能将未知风险转化为可管控的已知问题。

二、实现威胁的秒级检测与响应

云平台面临的攻击往往具有高隐蔽性,例如无文件攻击、内存马注入等技术可绕过传统防护机制。企业需在流量层、主机层、应用层部署多维度检测能力:

1. 行为分析:基于进程启动链、文件操作序列等数据,识别异常行为模式(如加密文件行为特征);

2. 网络微隔离:自动学习业务间合法通信关系,阻断非常规端口扫描或横向移动;

3. 内存保护:实时监控关键进程的内存状态,拦截恶意代码注入。

通过将威胁情报、攻击链建模与机器学习结合,可在无需依赖特征库的情况下,精准识别0day攻击。同时,需建立自动化响应机制,在秒级内隔离受感染节点并触发修复流程,将攻击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建立持续合规基线,降低运营风险

云平台的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挑战。据统计,超过60%的云安全事件源于配置错误或合规策略缺失。企业需从三方面入手:

1. 基准加固:基于CIS、等保2.0等标准,自动核查系统版本、密码策略、日志审计等配置项;

2. 动态验证:在DevOps流程中嵌入安全检查,确保新部署的容器、函数服务符合安全策略;

3. 攻击面收敛:定期扫描暴露在公网的API、数据库端口,关闭非必要服务并验证WAF防护规则。

通过将合规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检查项,并与CI/CD管道深度集成,企业能实现“安全左移”,在业务上线前消除95%的配置类风险。

总结:

云平台安全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安全能力转化为业务韧性。企业需摆脱“单点防御”思维,从资产治理、威胁对抗、合规运营三个维度构建自适应防护体系。选择与云原生架构深度适配的安全解决方案,通过轻量化Agent、低侵入式检测和自动化编排能力,方能在不拖慢业务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主动防御。

青藤蜂巢·云原生安全平台——是由青藤自主研发的云原生安全平台,能够很好集成到云原生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Kubernetes、PaaS云平台、OpenShift、Jenkins、Harbor、JFrog等。通过提供覆盖容器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容器安全解决方案,青藤蜂巢可实现容器安全预测、防御、检测和响应的安全闭环。

为1000+大型客户,1000万+台服务器
提供稳定高效的安全防护

预约演示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售前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1
售后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2
复制成功
在线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