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云安全
全球首个实现从Copilot到Autopilot跨越的Agentic AI
了解更多

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信创安全”面临哪些独特挑战?如何应对?

发布日期:2025-06-12

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战略的驱动下,基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正如火如荼。然而,全新的技术底座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构建真正可信、可控的信创安全体系,绝不仅仅是软硬件的简单替换,而是一场涉及底层架构、软件生态和管理模式的系统性安全重构。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独特挑战,并探讨切实可行的应对之道。

一、 硬件层:基础底座的“暗礁”

芯片安全漏洞与后门之忧:

国产芯片处于奋力追赶阶段,其设计复杂度和大规模应用验证时间相对有限。研究显示,新兴芯片架构在侧信道攻击、硬件木马植入等高级威胁面前可能暴露未知弱点。硬件层面的微小瑕疵,都可能成为整个安全防线崩塌的致命起点。

固件/BIOS的安全“盲区”:

固件作为硬件与操作系统沟通的桥梁,其安全性常被忽视。国产平台的固件更新机制成熟度、漏洞响应速度及安全启动(Secure Boot)等关键特性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系统启动过程的可信根基。固件层一旦被攻陷,其上层的所有安全防护皆可能形同虚设。

性能瓶颈制约安全策略部署:

部分国产芯片在绝对算力、内存带宽或IO吞吐上与国际领先水平尚存差距。当部署高强度加密传输、复杂规则深度包检测、大规模行为分析等消耗资源的主动安全防护措施时,性能短板可能导致防护功能被迫降级或关闭,牺牲安全保障换取基本可用性,形成两难困境。

二、 软件层:自主系统的“软肋”

操作系统内核安全与更新之困:

国产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设计与代码审计深度是其生命线。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于:自身漏洞的挖掘与修复能力、补丁发布与用户端更新落地的及时性与覆盖率是否足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威胁。内核漏洞如同地基裂缝,其危害具有全局性和毁灭性。

应用兼容性伴生的安全风险:

为实现应用生态的平滑过渡,兼容层(如Wine、特定库文件)、专用驱动被广泛应用。这些“桥梁”组件往往成为安全链路上的薄弱环节, 其自身可能存在未知漏洞,或为恶意代码提供隐蔽的藏身之所和攻击跳板,大大拓宽攻击面。

基础软件安全成熟度待提升:

国产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支撑着上层业务的核心逻辑与数据。其在安全特性(如细粒度访问控制、审计完整性、加密存储)、默认安全配置、过往重大安全漏洞响应处理等方面的成熟度与稳定性,仍需实践检验和时间积淀。基础软件如同大厦支柱,其稳固性关乎全局。

三、 生态与应用层:协同防御的“断层”

安全产品适配不足或功能待完善:

专业级安全产品(如下一代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终端检测与响应、堡垒机、专业杀毒引擎等)在国产平台上的覆盖度、功能完备性与性能优化水平亟待提升。常见问题包括特定协议解析不全、深度检测能力受限、管理接口不兼容、性能损耗过大等。缺乏强大的“武器”,安全防御如同赤手空拳。

专业安全人才短缺与运维困境:

熟悉国产芯片架构、操作系统特性、配套安全产品并能进行高效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的人才极为稀缺。运维人员面对的是一个相对陌生、文档可能不足、社区支持不如主流生态完善的环境,解决安全和故障问题的难度与成本显著增加, 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落地的关键瓶颈。权威行业报告多次指出,复合型信创安全运维人才缺口巨大。

第三方组件供应链风险加剧:

信创项目研发中难以避免引入开源或商业第三方组件(如开发库、工具链、框架)。这些组件来源复杂,潜藏的安全漏洞、恶意代码或知识产权风险,给整个信创产品的安全性带来不确定性。供应链的任一环节“失守”,都将威胁最终产品的安全可信。

四、 应对之道:构建自主可控的防御体系

面对挑战,需要采取体系化、组合拳式的策略:

1. 筑牢根基:

加强核心软硬件的安全测评与认证:建立国家主导、统一严格的安全测评标准体系,强制要求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关键基础软件通过高强度渗透测试、源码审计(有条件开放时)、硬件木马检测等。推动测评结果互认,打造可信赖的信创“安全基线”。 建立国家级漏洞库与共享响应机制,提升整体漏洞管理能力。

2. 补齐短板:

推动安全厂商加速适配与产品研发:通过政策引导、专项基金、优先采购等方式,激励传统安全巨头和新兴安全厂商投入资源,研发或深度适配国产平台的专业安全产品。重点突破高性能深度检测引擎、统一端点管理、零信任架构组件等关键产品,补齐安全“工具箱”。鼓励安全能力以API、SDK形式开放,便于生态集成。

3. 整合增效:

构建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针对信创环境异构性特点,研发或引入能够纳管不同国产芯片、操作系统、虚拟化平台以及各类安全产品的统一安全管理平台(SOC/SIEM的国产化演进)。实现安全策略集中配置、日志归一化采集与智能分析、威胁情报共享、事件协同响应, 解决“各自为战”的碎片化问题,提升整体态势感知和响应效率。

4. 人才与知识:

强化人才培养和安全实践共享:设立信创安全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和认证体系,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兼具底层技术和安全攻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国家级或行业级的信创安全实践知识库、最佳配置基准库、应急响应预案库,促进经验共享。常态化开展基于真实国产环境的攻防演练与技能竞赛,快速提升实战能力。

信创安全建设需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这是一项涉及技术攻坚、生态培育、标准建设、人才储备的长期系统工程。唯有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持续投入,久久为功,才能逐步化解独特挑战,筑牢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长城。

青藤简介:

青藤专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建设,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先进、创新且有效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云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流量安全、终端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常见问题:

1. Q:信创安全当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A:生态层挑战是核心痛点,特别是专业安全产品适配不足、功能待完善,以及极度缺乏熟悉国产环境的安全运维人才,这直接制约了安全能力的落地和持续运营。

2. Q:是否有成功应对这些挑战的案例或最佳实践?

A:部分关键行业在试点中采用分层解耦、逐步替换策略,优先保障核心组件安全;同时投入力量建设统一安全管控平台,并推动安全厂商深度适配。强化内部培训和引入外部专业服务是缓解人才缺口的有效手段。

3. Q:普通企业部署信创系统,在安全方面应如何起步?

A:建议采取“小步快跑”:选择成熟度相对高的国产核心组件入手;务必同步规划安全建设,选择适配良好的基础安全产品;高度重视运维人员培训;建立清晰的安全配置基准和监控响应流程。

4. Q:未来3-5年,信创安全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A:核心在于“生态成熟”与“实战能力”。安全产品深度适配覆盖关键场景、统一安全管理平台广泛应用、专业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基于国产环境的主动防御和威胁狩猎能力形成,将是衡量成败的关键指标。

本文总结:

构建基于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的信创安全体系,是一场深刻的技术与生态变革。其独特挑战源于硬件层的潜在漏洞与性能制约、软件层内核及应用生态的成熟度考验,以及生态层安全产品适配与人才的严重匮乏。破解之道在于体系化推进:通过严苛测评筑牢根基,加速安全产品适配补齐能力,依托统一平台实现高效管理,并持之以恒地培育专业人才与共享最佳实践。唯有正视挑战,协同创新,方能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中,铸就真正可信赖的数字安全基石。

为1000+大型客户,1000万+台服务器
提供稳定高效的安全防护

预约演示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售前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1
售后业务咨询
400-800-0789转2
复制成功
在线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 下载资料